首頁 · 全程服務 · 留美生活 全程服務
美國中產的標配是什么?
發(fā)布時間:2015-11-26 來源:美國留學
 近來看見很多文章探討國內中產階級的標準和生活,比如有以家庭年收入達8萬以上的劃分標準,也有以有房有車為要求,也有進一步指出應該以有房有車無貸款為前提,甚至還有人提出具體的生活標準,比如某所謂成功男士覺得中產的標準是吃飯上哪家餐廳、飲料得是咖啡、衣服手表得是什么牌子。
這個標準筆者認為有點荒唐,穿衣吃飯個人有個人的喜好,有千萬富翁喜愛粗茶淡飯的,也有工薪階層節(jié)衣縮食買名牌包的;這樣的標準同時反映我們社會現(xiàn)在過度追求物質、急于用名牌來證明自己成功或幸福浮躁心情。
中產階級的提法來自西方,在美國,最早對中產階級做出學術界定并分類是在1951年,但是不同的學者對中產階級的界定有不同的標準,根據(jù)這些標準,美國有25%---66%的人口可以劃分為中產階級。
后來的學者還對中產階級群體進行了細分,比如上層中產階級和下層中產階級。雖然各個學者對中產階級劃分有不同的標準,但是相同的是他們都是根據(jù)家庭年收入、從事的職業(yè)、教育程度來劃分的。受過大學教育是中產階級的最基本的一個條件。下面是引用百科全書上一個學者對中產階級的標準:
William Thompson & Joseph Hickey, 2005階層職業(yè)收入教育程度上層階級(1%)公司頂級高管,名人(如體育明星,藝術家),巨額財富繼承人等50萬美金以上常春藤名校畢業(yè)上層中產(15%)律師、醫(yī)生、會計師、作家、編輯、工程師等10萬美金以上大學畢業(yè)下層中產(32%)半職業(yè)、手工藝人和其它有一定自主權的工作人員3.5萬以上受過一些教育工人階層(32%)藍領工人、普通行政職員等1.6萬以上高中畢業(yè)低收入群體和窮人(20%)從事低薪水的工作或無工作、接受政府救助1.6萬以下
這只是對中產階級劃分的一個學術標準,可以說到現(xiàn)在美國也沒有一個確定的唯一的標準,比如在去年的減稅大戰(zhàn)中,民主黨人認為20萬美金以下的為中產,共和黨人認為則認為低于$131,450的才為中產。也有將25萬以下劃分為中產階級(其中15萬以上為上層中產),25萬以上為富人(約占人口的5%),40萬以上為超級富人的(占人口的1%)。
美國的中層階級占到一半或者65%(根據(jù)不同的劃分標準),因此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主力軍,也是消費的最大群體,進而他們生活是否穩(wěn)定對社會是否穩(wěn)定起到很關鍵的作用---美國的中低收入者例如工人階層、窮人群體在稅收、福利方面都得到政府的救濟和幫助。
至于中產階級的生活似乎也有一定的標準,一棟房子,一到兩部車,甚至一兩只寵物是美國中產階級生活最生動的描述。不過車在美國并不是有權、有錢人士的專屬,而只是必備的生活工具,因為在美國除了大城市外,并沒有我們國內品種齊全的交通工具,而且美國人大都喜住郊區(qū),因此擁有車輛是生活必需品。
美國房價遠比國內便宜(房價和當?shù)鼐用袷杖氡?。美國中等大小房屋(獨立式房屋)全國平均價位18萬的樣子,居民年家庭收入去年為5.9萬,因此置房的壓力沒有國內大。但是美國絕大多數(shù)人都只有一套房子,我想原因一是因為美國炒房成本太高:地產稅每年交,一般為房屋價格的1.5%-5%,各個州各個郡規(guī)定不同;
其二是美國再好的單位,包括政府機構都不會為員工分配住房,像國內好的國有壟斷單位及政府機關工作人員可以享受福利分房或者低于市場價購房然后出售獲得巨額盈利自己再購房的現(xiàn)象不存在。
除了超級富豪,美國人買房都會貸款,包括美國現(xiàn)在的總統(tǒng)和副總統(tǒng)。除了他們習慣今天花明天的錢以外,還因為貸款的利息可以減稅,而且一但國家大的經濟環(huán)境不好,政府會出臺一些救助屋主的政策。
和國內那些富裕中產家庭個個擁有幾套住房,熱烈購買奢侈品不同的是,美國的富裕中產更在意的是享受每一天的生活,比如海外度假、在花園里建游泳池,購買船舶等。
在美國中產階級都有還款的壓力,而且他們最擔心的就是失業(yè)。在國內的國有單位、機關上班一般只要無重大道德或職業(yè)上的大差錯,可以在一個單位混到退休,而美國除政府外幾乎都是私人公司,工作不努力可以讓你走入,銀行上班的,出過幾次差錯的,考核老在后面的也得走入,還有很多理由可以解雇員工。失業(yè)后沒有找到工作,有沒有儲蓄繳納貸款的,幾個月后銀行就會拍賣房子。
和國內比,美國中產階級比較無憂的是醫(yī)療,當然前提是得有一份工作。美國的絕大部分公司都提供醫(yī)療保險,包括那些幾個人的小公司,店鋪等,很多公司為兼職人員提供全面的保險——我以前兼職時,也是醫(yī)療、牙科、眼科、人壽險等保險全部都有。
一般的小病,得先去看自己的家庭醫(yī)生,每次的費用大概在20美金左右,包括一些檢查,筆者這段時間背疼,先后做了血液檢查,超聲波,背部掃描,甚至CT等,每次檢查的費用也就是10-20塊,有時還不付。進醫(yī)院也是絕大部分費用由保險公司承擔,很多公司還規(guī)定了自付的最大比例,比如我們銀行有兩種,一種保險是自己年最大自付額度為1500美金,一種是3000美金(都是指進醫(yī)院的手術治療等)。
在教育費用上,美國中產階級也要輕松很多,從小學到高中都是免費,家庭貧困或者低收入群體孩子還能在學校享受免費早餐、午餐,甚至有些學校還允許他們帶些回家給家人享用。
不過美國幼兒園和托兒所很貴,因此很多女性都選擇在家里將孩子帶到6、7歲再回到職場,移民則通常將孩子送回自己的國家或者接父母來幫著帶孩子。
美國大學學費也很昂貴,在自己所在的州讀大學比較便宜(學校對自己州的學生學費有很大的優(yōu)惠),但是跨州又是名校就很貴了,不過美國學校一般為學生設有一些顧問,為他們設計合適的融資途徑,比如學生貸款,兼職工作,獎學金等。
日常生活:我接觸到的家庭(常來往的)家庭年收入大都在25-40萬美金,在美國他們也屬于富裕家庭或者最上層的中產家庭了,但是感覺他們的生活遠遠沒有我看到國內的那些好單位的普通員工過的闊綽。房子大都是一套,夏天的衣服、鞋子上一百美金她們覺得很貴,周一到五也都自己在家煮飯,也少有每周都去美容院,或者下班后去桑拿按摩的(不過這個在美國并不流行,大部分人都是下班就回家)。
我想很重要的原因是美國的稅收和其它政策都是典型的劫富濟貧。這些收入聽上去很高,除掉稅金、保險(根據(jù)美國的新保險法案,從今年起高收入者得每月的保險金有很大程度的上漲,而中低收入者會有很大程度的減免),一般都沒有了,而且很重要的是美國的公司是不會為員工“合理”避稅的,上稅的收入包括工資、獎金、分的股票,甚至加班,可以說是你得到的每一分錢都得納入稅收的范圍,他們也沒有任何隱性的收入。
他妹夫(一家保險公司在新州的CFO)拿到10萬美金的年終獎,可是扣除了稅金、保險就只有五萬了。我家先生的年終獎也是扣了稅和保險也就只有一半了。我記得以前在中行上班時發(fā)的節(jié)日獎、季度獎、年終獎,從來就沒有交過稅,不知道現(xiàn)在是否有所改變?
所以綜合來講,美國的中產階級在醫(yī)療、教育費用上,不太有后顧之憂,他們不用為還沒有將來的疾病和未來孩子的教育拼命攢錢,沒有那種因為沒有一定存款而心里恐慌的感覺。
他們也沒有撫養(yǎng)老人的負擔,雖然美國的養(yǎng)老體系和西歐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絕大多數(shù)老人都有自己的社會保險金,老人醫(yī)療保險等,而且美國的老人很多70多歲還照樣工作,子女在父母遇到困難還是會給與經濟上的幫之,但是整體講,美國大多數(shù)人并沒有贍養(yǎng)老人的負擔。
但是在另外一方面,他們又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富有和闊綽,在日常生活中,他們還挺節(jié)約的(僅指大多數(shù)人而言)——他們用折扣券,衣飾包類不追求名牌,也不會天天去餐廳吃飯,去餐廳吃飯點菜也沒有點上一大桌的豪爽和氣派, 更不去高檔場所按摩桑拿。
他們最典型的生活是下班回家和家人呆在一起,分擔家務,陪伴孩子,發(fā)展自己工作外的愛好,周末出去吃飯、去教堂、也去看電影,打球,夏天在自己的花園里BBQ,休假時帶上全家去沙灘度假,條件好的出國旅游。
除了孩子小時而那時雙方都上班要雇請保姆外,其它時候美國中產階級都很少會請保姆。
這才是美國/文
- 上一篇:超牛、超全面的美國開車技巧
- 下一篇: 美國名校2015年早申請人數(shù)公布!